自 7 月 22 日以来,已经有 29 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。总的来说,开板交易 2 个月的科创板先扬后抑。这里有一组截至 9 月 20 日周五收盘的新数据:
所有公司股价都比招股时的定价贵。新股价 vs 招股定价,中国通号涨幅低(61.71%),沃尔顿涨幅高(336.6%);
20 家公司股价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。新股价 vs 首日收盘价,沃尔顿涨幅高(108%),而晶晨股份跌幅深(-41.26%);
没有一家公司股价超过上市初的高价位。新股价 vs 历史高价,晶晨股份腰斩,表现“好”的沃尔德也回撤了 28%。
综合这几组数据可以看出科创板的投资盈利基本只存在上市前几天,甚至当天:七成公司只要第二天买入就是亏损。自 8 月末以来,鲜有交易日成交额过百亿元,9 月 20 日更是低至 52.27 亿元。
这种情形倒和 2009 年刚开始交易时的创业板差不多。
其实从 8 月份陆续披露的中期业绩看,科创板公司本身经营情况没有发生太大变化:收入普遍增长,只有 2 家同比亏损,但同时半数企业净利润没有超过 100 万元。关于是否给予它们高估值(科创板平均市盈率 80 倍,创业板 45 倍,中小板 27.6 倍)的讨论不绝于市场。因此,当板块没有了集体挣钱效应,投机者对它的交易热情也大幅减退。
另外,囿于实体经济数据劣化,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加剧对经济前景的进一步打压,以及 A 股本身接二连三出现前期业绩出色的公司被证实财务造假,7 月份是 A 股年内月度成交额第二低的月份,上证单月跌 1.52%。当一个被监管层寄予厚望的新股票板块被激活的时候,至少开始的时候其政治意义大于市场意义,自然也被市场赋予只涨不跌的期望,引来投资人下注。
截至 9 月 20 日,科创板累计受理 156 家企业上市申请,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高,其次是计算机通信和企业电子设 备制造业。所有提交申请的公司里,29 家注册上市,28 家暂停审核,11 家终止审核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